<

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两面旗帜的由来

发布者:统战部发布时间:2022-04-11浏览次数:591


高举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两面旗帜,是新时期统一战线的显著标志。高举这两面旗帜,既有深刻的历史继承性,又有鲜明的时代必然性,是我们党把统一战线的原则性和灵活性有机结合的又一成功范例。 

爱国主义从来就是动员和鼓舞中华儿女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是各族人民共同的精神支柱,也是统一战线的一面光辉旗帜。1949年以后,随着新生的人民政权的诞生,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的规模和内容都发生了历史性变化。“统一战线工作的总任务,是要在实行共同纲领、巩固工农联盟的基础上,密切团结全国各民族,各民主阶级,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广大华侨,各界民主人士及其他爱国分子,争取尽可能多的能够同我们合作的人,为着稳步地实现新时期的历史任务而奋斗。”为了克服党内存在的关门主义思想倾向,正确掌握统一战线政策,尽可能扩大统一战线的团结面,20世纪50年代,统一战线各领域工作都强调要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宗教和侨务工作明确提出要高举爱国主义旗帜。1950年7月23日,《中央在关于天主教、基督教问题的指示》就指出,对于教会中进行破坏活动与间谍活动的特务分子,不论是外国或中国人,均须依照共同纲领第七条坚决惩处,但不要牵连整个教会、教堂或教会学校等,而要把那里的教徒的大多数也团结到爱国主义的旗帜下,一同反对帝国主义和特务分子。1955年8月24日,中央统战部《关于目前印度尼西亚、缅甸、印度华侨工作的若干意见》强调,为了更进一步巩固与扩大华侨统一战线,必须高举爱国主义的旗帜,继续对华侨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使华侨关心和拥护祖国社会主义建设。1957年反右派斗争后,贯彻执行党的侨务政策出现一些思想障碍,1958年2月25日,华侨事务委员会党组《关于华侨事务委员会第二届第一次全体委员会议和全国侨联第一届第二次全体委员会议的总结》,明确指出,处理华侨与侨居地人民、与祖国人民的关系,在国外应该是“异中求同”,就是根据不同情况,不同阶级,不同利益,统一在爱国主义旗帜下,表现在各种形式上,为有利于祖国而服务。5月16日华侨事务委员会党组在《八年来的华侨工作》报告中进一步强调,“高举爱国主义旗帜,继续扩大华侨爱国统一战线,使华侨团结在祖国周围,是华侨工作的长期方针。”指出“在华侨工作中,过早收起爱国主义的旗子,是不正确的。这样做只会脱离广大的华侨群众。”

社会主义是中国人民的历史选择,是中国走向现代化的必由之路。20世纪50年代,随着我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即将完成,统一战线明确提出对统一战线成员进行社会主义、爱国主义教育。1956年3月26日,中央统战部在《关于帮助民主党派工作的意见》中强调,“要推动国民党革命委员会加强对原国民党员以及和国民党有历史联系的中上层分子的工作,采取各种方式联系他们,反映他们的意见和要求,向他们进行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的教育。”5月25日中央转发《国务院宗教事务局党组关于中国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扩大)的报告》指出,“对绝大多数教会人士,即使他们在历史上与帝国主义分子或国民党反动派有过某些关系,我们也应该把他们当作争取团结的对象,采用教育说服的方法,对他们进行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提高他们的政治觉悟,引导他们参加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与保卫世界和平运动。”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们党恢复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党和国家工作重心实现了战略转移,统一战线也实现了从服从和服务于阶级斗争的统一战线向服从和服务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统一战线的历史性转变,“台湾归回祖国提上具体日程”。1979年6月15日,邓小平在《新时期统一战线和人民政协的任务》这篇纲领性文献中,首次明确指出我国的统一战线已经成为社会主义劳动者和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的广泛联盟。9月1日,邓小平在听取第十四次全国统战工作会议情况汇报时的插话,指出“新时期统一战线,可以称为社会主义劳动者和爱国者的联盟。爱国者的范围是很宽广的,包括蒋经国在内,只要台湾归回祖国,他就做了爱国的事。”并说,“现在最大的统一战线问题,是台湾归回祖国、实现祖国统一问题。包括旅居在国外的侨胞也有爱国的问题。他们热爱祖国,不等于热爱社会主义。”9月3日,乌兰夫在全国统战工作会议上的总结讲话中指出,按照中央的指示,现阶段统一战线不宜叫社会主义统一战线,而应当称为革命的爱国的统一战线,它是社会主义劳动者和爱国者的广泛联盟。这里所说的爱国者,包括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和一切热爱祖国的人们。10月14日,中央在批转全国统战工作会议文件《新的历史时期统一战线的方针任务》的通知指出:我国的历史经验证明,在爱国主义的旗帜下,能团结极为广泛的阶级、阶层和人们。只要台湾当局同意换上五星红旗,连蒋经国这些人也可以包括在统一战线之内。《通知》还第一次提出“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概念,要求高举爱国主义的旗帜,积极进行对台湾当局和人民的团结争取工作,发展爱国统一战线,促进台湾早日归回祖国,实现祖国统一。

1981年7月20日,中央办公厅转发中央领导同志在有关侨务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要点》中指出,“我们对华侨的标准只有一个,就是爱国主义,不能提高到共产主义,也不能太低。”“我们侨务工作的旗帜就是爱国主义”。这标志着爱国主义旗帜由主要针对解决台湾问题发展为整个侨务工作,使新时期统一战线的爱国主义性质更加鲜明。当年9月,李维汉在《关于新时期统一战线的根本性质与人民政协的重要作用》的讲话中指出,“我们必须高举爱国主义的旗帜。我们讲的爱国主义,实质上是社会主义的爱国主义。但范围比社会主义更广泛,包括拥护祖国统一但不一定赞成社会主义或者对社会主义还有怀疑的爱国者在内。”1983年9月20日,李维汉精辟地阐述了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的关系,指出,“新时期统一战线的政治基础,是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就其战略目标、政治基础和绝大多数成员的政治态度来说,其根本性质是社会主义的”。“统一战线从来就具有爱国主义的性质”,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爱国主义的政治基础更加广泛,能“团结更广泛的阶级阶层和一切爱国的人们,共同致力于振兴中华和祖国统一的大业”。11月9日,杨静仁在中央党校所作的《统一战线的若干问题》讲话指出,从统一战线的主体来说,是以拥护社会主义为基础的。不能因为统一战线包括了一部分只赞成祖国统一而不赞成社会主义的爱国者,就否认统一战线的根本性质是社会主义的;也不能因为统一战线的根本性质是社会主义的,就忽略了在爱国旗帜下的最广泛的团结。

伴随着对新时期统一战线性质、任务等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认识的不断深化,1986年11月27日,阎明复指出,我国统一战线形成了两个范围:一个是由大陆全体劳动者、爱国者组成的以社会主义为政治基础的联盟。另一个是广泛团结几千万台湾同胞、港澳同胞、国外侨胞,以拥护祖国统一为政治基础的联盟。这两个范围的联盟构成新时期统一战线的整体。1987年2月,王震在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全国代表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在前一个联盟的范围内,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主要是坚持共产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道路。这是根本,不能动摇。在后一个联盟的范围内,为实现祖国的和平统一,根据“一国两制”的战略构想,大陆的社会主义制度同台湾、港澳地区现行的资本主义制度将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并存,这就是必须求祖国统一之同,存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之异。1988年3月3日,阎明复在民主党派和非党知识分子工作会议闭幕会上的讲话中,首先将社会主义与爱国主义两面旗帜并提使用。指出,“统一战线有两面旗帜,一面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旗帜,一面是祖国统一和振兴中华的爱国主义的旗帜”。4月10日,李先念在全国政协七届一次会议上的讲话中强调,“一定要高举社会主义和爱国主义的旗帜,更广泛地团结各方面人士,为振兴中华、统一祖国贡献力量。”7月,阎明复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与统一战线》的署名文章中,又将“高举社会主义和爱国主义两面旗帜,正确处理和协调各种不同的社会利益和矛盾,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努力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概括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统一战线的战略任务”。12月31日,中央致九三学社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的贺词中,第一次将“爱国主义”置于“社会主义”之前,提出要“高举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旗帜,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为实现统一祖国、振兴中华的宏伟目标而奋勇前进。”从而将统一战线两面旗帜的提法固定下来。

经过1989年的政治风波,在国际风云变幻,我国治理整顿、深化改革进入关键时候的1990年6月11日至15日,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中央第三代领导集体召开了第17次全国统战工作会议。会议开幕当天,江泽民发表了《努力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的重要讲话,认真总结了党的统战工作的历史经验,特别是改革开放十多年来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基本经验,全面阐明了党的新时期统一战线的主要理论观点。讲话强调要“在爱国主义、社会主义旗帜下,实行广泛的团结。”“只要有利于建设四化、统一祖国、振兴中华,只要有利于民族团结、社会进步、人民幸福,只要有利于挫败国内外敌对势力的渗透、颠覆与和平演变,不论哪一个阶级、阶层、哪一个党派、集团、哪一个人,我们都要团结。”“对台湾同胞、港澳同胞和国外侨胞,只要是爱国,赞成祖国统一,即使不赞成社会主义制度的人也要积极争取团结。”7月14日,中央下发了《关于加强统一战线工作的通知》,指出在新的历史时期,党领导的爱国统一战线包括两个范围的联盟:一个是大陆范围内以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为政治基础的团结全体劳动者和爱国者的联盟。在这个联盟里,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一个是大陆范围外以爱国和维护祖国统一为政治基础的团结台湾同胞、港澳同胞和国外侨胞的联盟。在这个联盟里,求爱国和祖国统一之同,存社会制度、意识形态和生活方式之异。

坚持高举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两面旗帜,形成和发展了新时期以来统一战线的新格局,大大拓展了统一战线工作的广度和深度,充分体现了整个中华民族的大团结,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进祖国统一大业提供了强大的力量支持。